舌尖上的记忆作文【推荐】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抑或是生活中,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,对作文都不陌生吧,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。如何写一篇有思想、有文采的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舌尖上的记忆作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这是我离开兰州的第九个年头了。
人在四川,自然身不由己,川菜的辛麻早已浸透到了我的每一个味蕾当中,但每每看见麻婆豆腐、宫保鸡丁、火锅时,食欲有是有,却始终勾不起我内心深处的悸动,于是,我越发思念家乡的牛肉面,想念那碗醇厚的汤,劲道的面。
去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回到了兰州。
还在火车上时,我就打定主意,到了兰州第一件事就是去吃牛肉面!一下车我就直奔兰州市最好的牛肉面馆而去。
原打算只要一两面,可是店里浓浓的肉汤味挑拨着我,勾人食欲,我忍不住点了三两面,并盛了一碗泡菜,找到个空桌子坐了下来。伸出筷子,挑起两根面,洁白的面条缠绕在深褐色的筷子上,说不出的诱惑。
面入口的一瞬间,我全身都紧绷了起来,鲜弹的感受通过味蕾直达全身各级组织,灵魂不由得随之一颤,碗中蒸腾而出的热气将我熏出泪来,这就是我舌尖的记忆啊,否则为何会共鸣得如此强烈。
然而这之后,却再没有了第一口的震撼与感动,我淡淡地吃完了整碗面,被撑得几乎走不动路。我独自一人坐在空旷的大厅,不禁忧伤:原来我思念了这么久的家乡美食,舌尖记忆,也不过尔尔?
返程的火车上,我趴在床上,看着火车渐渐离开熟悉的故乡,心里萦绕的惆怅也越来越浓,我终于想通了。
原来,我思念的并不是牛肉面,而是家乡!
我对牛肉面不过是一种执念。岁月如绸,执念成茧,但将那茧剥开,有的也不过是一根细丝罢了。
有的事,只能放到心底来回温,就好像,有的人,只能在记忆深处缅怀,而如果再见,只不过是失望地叹一声:“不过尔尔”。
所谓 “舌尖上的记忆”,终究也只是我对家乡的一份眷念罢了。
舌尖上的记忆作文2我生在广州,加上逢年过节,也仅回过两次老家——河南。对故乡的记忆,除去平时的通电话,可以说,完完全全停留在8岁那年奶奶给我做的那碗油泼面上。
据我了解,油泼面算是河南最普遍的主食了,一碗羊肉汤,一碗油泼面,在河南,逢过节,餐桌上绝不会少。
那天,奶奶一大早起床忙活早餐。她把面粉和水放在一起,左手转盆,右手和面,动作娴熟而精炼。些许面粉噗噗地从盆里飞出来,溅到她的围裙上,把那原本水灵的布条染得“如诗如画”!我就坐在一旁,看到奶奶把面团拿到桌上,用刀切开,再把它揉在一起——这是奶奶独特的揉面术,凡是这样揉出来的面条都很有劲道吧。
一杯水的功夫,面团就揉好了。我还是安静地坐在一旁,细细端详着她。奶奶在忙活时,也会和我聊聊天,我就是“客客气气”地(这算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见奶奶本人,因此很陌生)冲她笑笑。
又见她把面团切成了一个个小块,扯成条状,动作连贯,似行云流水。水烧开,煮面。几经翻滚的面条煮熟,捞出,沥干,放进盘子。撒上盐、葱花、大蒜、辣椒面,再把油烧致冒烟,泼到面条上。“呲啦!”滚烫的油拉着配料一起在盘中跳着,跑着,叫着,看了让人热血沸腾,心潮澎湃!这等场景怎能不唤醒味蕾的渴望?趁着面条还没粘在一起,奶奶拿起一双筷子,帮我拌开。我挑起几根面条入口,葱姜呛着鼻腔,辣椒烧着味蕾,面条油而不腻,一口下去,嘴中,肚中,心中。幸福感油然而生。奶奶就在桌旁坐着,看着盘里的面渐少,渐少。
时间走的真快啊!5年没回家乡看看了。那油泼面,说真的,算不上十分美味。但许多年过去了,那味道仍在心底埋着,忘不掉。我走过很多地方,无论在哪儿,只要是油泼面,都能唤醒心底那一丝对奶奶的记忆,就像对梦中的河南故土一样,陌生又熟悉。
时间可否慢点?我想好好再吃一碗油泼面。
舌尖上的记忆作文3时间像雪花般飘落手心,还来不及细细观赏就已融化。在匆匆的人生旅途中,只有那舌尖萦绕的温暖味道未曾消逝,带领我打开记忆的大门。
记忆中的憧憬
小时候,我经常生病。医院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。每次看到穿着白大衣的大夫拿着针管走向自己时,心头都会涌上一股恐惧的苦涩感。在“哇哇”的大哭声中,结束了针头与我的亲密接触。这时,一颗雪白宛如珍珠的东西塞进了我的嘴里。它冰冰凉的,带着丝丝的甜味,在我口中融化。这舌尖上的甜蜜顿时清走了我心头的苦涩。那时,一颗糖豆带给我的不仅是味觉上的甜,还有稚嫩心田上傻傻的憧憬。
记忆中的温馨
一到过年,不管多少琐事缠身,父母亲和我都会聚到奶奶家吃团圆饭。那时,一锅热腾腾的饺子总能让我垂涎三尺。夹起那宛如小船般灵秀可爱的饺子,带着刚出锅的热度,放入嘴中一咬,浓郁的汁水瞬间溢满口腔。再仔细一嚼,菜的清爽与肉的浓厚瞬间让我忘记了跋涉的疲倦,陶醉在无尽的温馨之中。也许,饺子的香味带给家人的,不仅是口齿间挥之不去的可口,还有一股盈满了家的味道的香甜,像小溪般缓缓流过心田,带给我家乡的亲切感和团聚时的温馨回忆。
记忆中的母爱
夏日炎炎,我背着沉重的书包,拖着精疲力竭的身体回到了家。这时,母亲会递给我一杯冰爽的柠檬汁。一口饮下,清凉的气息如清风般拂去了我心头的燥热,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森林中,忘记了烦忧。这舌尖上的清新给予了我动力,更有母亲那关爱的力量。冰爽的柠檬汁带给我对母亲的甜蜜回忆。
人生匆匆,不妨停下快速的脚步,捡拾起那回忆中的味道。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沁人心脾的美好的味觉享受,更有那篇篇恰如画卷的温馨记忆……
舌尖上的记忆作文4人生就像一瓶五味杂瓶,里面装着自己的各种经历与记忆,有着别样的味道。人就是品尝者,打开瓶,一股特别的味道扑进鼻来。百感交织又涌上心头,将记忆回溯到那个时期。
妈妈端上一盘草莓,鲜红欲滴,一股草莓香扑面而来,我忍不住拿起一个吃了起来,草莓的味道是甜的,然而咀嚼到最后却带有一丝酸味。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。母亲总是把她们的儿女照顾的无微不至。她就像一把伞,炎热时挡着一片烈日,下雨时让自己的女儿免受风雨的吹打。母亲是这样的伟大与无私,让儿女们倍感温暖。然而,有时,儿女们还会与她产生矛盾。可是,有谁能够想到母亲的辛苦,她们为家庭所作出的贡献?她们总是默默无闻,现在,我慢慢懂事了,也应该学会为妈妈分担一份责任,为她排忧解难。
晚上,爸爸调了一份苦瓜。平时,我不爱吃,但我今天鼓起勇气吃了一块儿。入嘴十分苦,然而嚼着嚼着,苦味渐渐消失了,取而代之是一片清凉在口中弥漫。我想到了我的父亲。他平时较母亲比较严肃,也是他撑起了这个家。爸爸时常教导我,如何做人做事,告诉我这是他成长经历上的经验和教训。可是,有时我听多了,就置之不理,甚至有时不耐烦。这时,我明白了 ……此处隐藏4941个字……蒜的,没有小蒜的酸坛子是没有灵魂的。
当然,一坛合格的酸坛子,可不止小蒜的功劳,各种各样红红绿绿的菜品,都是与小蒜并肩作战的好伙伴。菜品越多,越能使酸坛子味型丰富,越能塑造复合的味道。
酸豇豆,口感爽脆,酸甜开胃;酸萝卜,入口清爽,嚼劲十足;酸辣子,色泽诱人,酸辣可口;酸蒜苔,润滑鲜嫩,余味回甘。这些都是外婆每年必泡的看家菜肴。因为饭桌上有了这些菜,外孙女就会多吃几碗饭,想到这些,外婆的嘴角就止不住的上扬,慈爱从她眼中溢出。
现在是配料时间,外婆掌握着一门古老的技艺,提取各种调料的精粹制做酸坛子母水。青花椒一钱,老姜三钱,小蒜四钱,大蒜两钱,盐五勺,糖两勺。加入烧开后又晾凉的井水,水的柔和质地能使香味散发的更淋漓尽致,不仅能让口感更清爽,还能为菜品提鲜。搅匀盐与糖后,酸坛子母水便制成了。
把新鲜菜品放入用开水烫过的陶瓷坛中。加入精心准备的母水,外婆小心翼翼的盖上的陶瓷盖子,在坛沿加入井水,一坛完美的酸坛子算是完成了。
时间是美食的挚友,接下来要做的便是等待,定时更换坛沿的水,期间可观察几次,闻到芳香的酸味时,便是大功告成了。
当外孙女狼吞虎咽的大快朵颐时,外婆总会露出一脸幸福又满足的笑容,“别急,慢着点吃,又没人跟你抢……”。
成长的道路上,有了酸辣可口的酸坛子陪伴,再寡淡的日子,也会变得富足温暖,而且有滋有味。外婆满足的笑定格在了脑海中,这家的味道也永远封存在了舌尖上的记忆里。
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3亦或是山珍海味,亦或是粗茶淡饭。我舌尖上的记忆,最难以忘却的,确实面条。
面的做法颇多,种类也不少,诸如拉面,手擀面,刀切面,凉拌面……每一种,都又有各种配菜,鲜味十足的虾,翠绿色的青菜,嚼劲十足的牛肉,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口味,我最喜爱的,是舌尖上感受到的亲切的味道。
母亲做的面,看上去朴实无华,但每次都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,色泽鲜亮的汤里,盛放着一根根面条,面上总会有一个荷包蛋,在我吃过的食物中,这是最令我感到亲切,最美味的面了。
冬日里,从寒冷的外面回到家中,一碗面条下肚,甚是满足,身上没有了一丝寒意,原本冻到麻木的手也舒缓开来,头上竟渗出了些许汗珠。
夏天,天气炎热,她便会做一些凉拌面,先用清水煮过面之后把面捞出,过冷水。这时的面,不沾,且口感也很弹滑,其次,做卤,比如肉末茄子卤,把茄子切成丁,放些肉末,盐等调味品,煮好。卤不咸,佐以一些黄瓜条,拌着面条,吃上去又是一番风味。凉爽的面条仿佛驱散了夏日的炎热,每一口面吃下去,都能感受到母亲对我的爱。
后来,我看到饭店里的炒面总想尝尝。于是我便央求母亲,她经不住我的央求,为我做了炒面。面条的做法与做凉拌面时一样,再把煮到八九分熟的面条放入锅中,放入一些小辣椒,肉丁,青菜等,出锅后,端起热气腾腾的面条,扑面而来的是微微的辣气和面条的香气,令人垂涎欲滴,夹起一口细细品尝,味道刚刚好。母亲总是最了解我喜爱的味道,并包容着我的任性,为我做各种我想要吃的食物。
一次,我向母亲抱怨,为什么她总是给我放这么多的配菜。她告诉我说,这是为了给我更多的营养。我便慢慢地理解了她。
食物,往往承载着一种情感。我舌尖上最深刻的记忆,就是母亲做的面,可能这不是最美味的,但是在我心中,这就是最美味的。吃的是面,也吃的是母亲的关心,爱护,对我细心的爱。
舌尖上的记忆,最爱不过如此。
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4记忆里,每个人都会有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菜,在我的心中,莫过于是那一片在风中摇曳,开着雪白小花的果实。
小时候,阳光洒在肩头的季节,奶奶种满豌豆的地就开了花。大片大片的绿,深深浅浅,素白的花夹在其中。偷偷的四周瞄上几眼,在奶奶不注意之下,轻轻捏住花茎,拦腰斩断,放在鼻下嗅嗅花香。那花,不精巧却落落大方,不绚丽却清纯可爱。奶奶在给他们浇水,花儿上挂着些晶莹的“胖娃娃”,在阳光的普照下闪烁。
“奶奶,这花能吃吗?”我大声喊着。“这花呀,结果才叫甜呢!”奶奶和蔼慈祥的笑着,结果了,做给你吃,很甜。我望着花儿的眼定是明亮了不少,便把花儿喂进嘴,像是冬雪般清凉,还带着甜,又似孩子般的性格,说变就变,成了苦涩的味。“好个馋嘴猫儿,”奶奶见我一脸挣扎的吐掉嚼了几口的花儿,忍俊不禁。我则是不好意思地红着脸,拉着奶奶的衣角,“奶奶,别说了。”
花开花谢,豌豆结果,胖胖的绿帐篷里睡着几个“豌豆公主”。我和奶奶就俯在豌豆丛里,采下大筐大筐的豆儿。回家洗干净,放入锅中蒸煮,我眼巴巴望着那升腾着热气的锅,生怕豌豆会随着那蒸汽跑掉。
期待已久的豌豆煮好了,便迫不及待地剥开绿帐篷,“豌豆公主”就一个接着一个溜进了我的无底洞,那味道不似糖果的蜜甜,但像带着花香的晨风,又像春风吹绿草原,轻轻咬开,里面的果肉是自然清新的。我这个时候还会笑着夸,奶奶:“你做的真好吃!我还想要。”那个时候她脸上的笑容比我还灿烂。
有些恍惚,那些事都已经过去了好几年,豌豆地还在,可上面早已空空如也;奶奶还在,可已被时光折磨的满头白发;我还在,可已经长大了的我得整天忙于自己的学业。有时候,我很想叫奶奶种豌豆,煮豌豆,可见她那苍白的发丝,佝偻的身躯,话到嘴边,眼圈却是先红了,我不舍得让她劳累,我知道与她相处的时间已经在倒计时了……
我看向窗外雪白的小花,舌尖上像是泛甜,是豌豆的清新。我想起了一句话,这花呀,结果才甜呢!
舌尖上的记忆作文15轻风阵阵,送来几缕诱人的肉香,我急忙跑到厨房,看到的只是父亲忙碌的身影。
走遍千山万水,尽尝天下奇味。无不为之送去盛赞,然而,我最爱的是家中父亲秘制的腊汁肉。只有家的味道,不只提供一时的欢愉,更能提供长久的幸福。
天上下着大雪,路上行人稀少,雪片一次次蒙住双眼。双眉挂水珠,满面通红的我,正与爸爸艰难地走在路上,我俩都有又冷又饿,这时我们看到了一家仍旧在营业的饭店,连忙冲了进去。我们买了些腊汁肉吃。我实在是饿极了,几分钟就吃完了。我感到意犹未尽,询问爸爸能否在家自制,他欣然答应。
说真的,我从未想过肉会这么好吃。
每次吃饭,我都要吃一碗肉,用它拌饭、夹馍、拌面,从未腻味过。也许,是因为爸爸有高超的厨艺。
每次购买猪肉,他都精挑细选,用的是上好的五花肉。用心的加工过后,他便加入各种佐料,用高压锅慢炖。过了一上午,我更能嗅到家中充满了限诱人的香气。他还非常高明地,将肉放凉置于小碗中用保鲜膜密封冷藏,无论何进打开,都是浓浓满满的爱。这一碗肉,又何曾简单?
这肉,充满了特点。首先,它绵软咸香,回味绵长,并且肥而不腻。瘦肉一般呈棕色或白色,富有纤维,吸满肉汁,轻轻地一扯可撕下。肥肉轻软而呈黄白色,用筷子一夹就能提起。肉皮轻薄而韧强,会在口中轻轻融化,肉汁就溢满了口腔,香香的味道便浸透了全身。
无数饥饿的时候,父亲做的肉便能填饱肚子;无数疲劳的时刻,父亲做的肉,能驱累解乏。
父亲做的腊汁肉,不只是美味,更有家的味道。
文档为doc格式